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文百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地] TREK8500车架升级报告(终稿见75 楼,下载见90楼,新燕把多图106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百页 于 2011-3-15 16:22 编辑

    ......关于传动、变速





    牙盘、飞轮、变速套件仍用回原来的SHIMANO XT小套件,27速,已使用约2000公里。

    当初选择SHIMANO而不选择速联的变速套件,原因很简单,感觉日本仔的商品好看,精致,仅此而已。当时对两家公司的产品了解不多,但直接的外观印象倒很在意。直到现在,我还是感觉SHIMANO的东西确实比速联的东西做工好,造型好。至于性能,速联的没用过,无从谈起。

    网购这个小套件时,市场上已有30速的XT套件。当时也想直接上30速的,价钱也贵不了多少,毕竟是最新的产品。但似乎很多用家不怎么卖SHINAMO的30速变速的帐,起码我在网上搜索到的评价是这样。后来又有说法30速是过渡产品,很快会是2X10即20速,牙盘只有2挡,速联就是这样,这种变速更加合理,当后变飞轮加密到10盘之后,用大、中两个牙盘就够了。

    我身边当时很少使用DIY零件的车友,对于这些江湖传说也无法在现实中证实。当时我刚使用捷安特770不久,对山地车的变速规律也还不是太了解、掌握,反正一遇到稍陡一点的坡,就上最小牙盘,很省力,对小牙盘有好感,感觉要取消它不合理,起码不符合我的使用要求,等等,所以认为我需要的还是传统的27速,最后就淘回来了。

    XT变速套件还是不错的,起码我从一个山地车新手操弄到现在第二次升级,一直感觉性能良好,不因为当初使用不当而有什么损耗、变形。记得网上谁谁说过,性价比最好的东西,是次高级的产品,大概XT就是这样的东西了(感觉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由于平时要把单车抬上楼的缘故(不想把车放在地下车房让老鼠来照顾),我对单车的清洁工作还是很在意的,平时有空,就把单车擦一擦,上一下油什么的。每次骑车回来,一般传动系统是最脏的,所以也就清洁牙盘、飞轮、链条的时间最多。我的变速传动套件一直保养如新,尽管牙盘、飞轮有些磨损了,但感觉很有味道,就像一个成熟的男人所应该有的那种磨练。

    HG93的链条我到现在一次都没有清洗过,再脏也是用布插,用旧牙刷擦,基本能解决问题,擦多了也熟练,清洁的时间很短。我看到有些车友的链条经常用煤油清洗,大概是保养没跟上的缘故,链片出现生锈现象,很难看。

    这次升级8500车架之前,我没用过链条魔术扣。这次在装车过程中,发现链条原来的链接链片出现严重变形,再三校正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才取消原来的链接片改为魔术扣。对于前些天有热心人说可以不用魔术扣而是用旧链片可以链接,车店的师傅一直不愿意这么干,他认为魔术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新车架安装好之后,我在一个几公里的陡坡上试过,感觉魔术扣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脆弱,原来担心是链接强度问题,因为相对原装链片,魔术扣的链片显得弱了一些。




    这是我在传动系统中使用的两种液体油。
    一开始我只知道屋付石的链条油,每次淘宝买配件都顺便捎一瓶,现在已经有6瓶了,但实际耗用量一瓶还不到。原因是后来有朋友向我推荐了FINISH LINE。

    我原来不太接受一小瓶链条油要好几十块的现实,认为链条的润滑没有什么复杂和奥秘的地方,不就是减低摩擦力吗?
    后来我看了很多关于FINISH LINE的介绍,才发现它确实很大牌,功能介绍也很给力。其中有一点最后打动了我,终于为它埋单了一回。

    按照FINISH LINE的官方介绍,这种油有特别物质可以明显减少金属的摩擦力,降低磨损度。其中有一种加了高科技陶瓷粒子的,抗磨更好。这还不是我最关心的,介绍还说,用了这种油,可以告别以往或其他油品使用时出现的黑脏的历史,不再为骑行时黑油污而烦恼。而且一次润滑,可以走使用更长的里程。

    我每次清洁单车,最烦恼的就是牙盘、链条、飞轮上那黑脏黑脏的油迹,大概这也是所有车友共有的感受。现在说有一种可以避免出现黑油污的润滑油,这该多好呀,难怪它贵,是贵得有道理的。于是赶紧在淘宝上买了一瓶这种油,一开始很省着用,怕好东西被浪费了呢。

    现在我已经不再对这种油着迷了,也不再迷信什么干净骑行之类的承诺了。因为用了FINISH LINE这种高科技油,原来怎样擦车的现在还得怎样擦,油污永远是黑的,这种简单的常识本来就不应该怀疑。怀疑了,就得交学费。




    XT的瞬时释放指变感觉很好用,原来以为770的AVILIO套件的指变已很不错的了。
    不过我发现瞬时释放好是好,就是前变、后变要调整得很准确,不然挂不上挂不上就挂不上了,没有余地。




    这个WELLGO MG1脚踏大家都很熟悉了,银色款。当时淘宝上找了很久,最终在成都的一家网店找到。

    说说这个脚踏的价钱。我当初买的价格好像是220元,比一些淘宝店的报价整整高出50元。当然也有卖的更贵的。当时就十分纳闷,怎么会相差那么多,都是淘宝啊,难道货源渠道成本有这么深的水?

    最后选择了一家信誉中等(太高信誉有时总有一种怀疑其真实度,看多了315节目自然的反应)、价格中上(价格太低也不太信任其货品的真实度,太高又心不甘)的店和店主聊,是成都的。店主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这种脚踏的货源情况,台产的,高仿的,有反光片,没反光片的,有包装的,有散装的,等等。还把他从台湾进货的一些单据、合同、付款副本什么的,应我的要求,都即时在旺旺显示给我看,我倒感觉对方太认真、太傻气、太老实了,他连我买不买都还没确定啊。

    我最后判断他的说法是可信的,自然就购买了回来。台产,盒装,有脚踏反光片,是CATEYE的反光片,有说明书,很齐全。从包装和脚踏的做工情况来分析,应该是正品无疑。

    我买了这个脚踏之后,很快本地车店也挂出了这种脚踏卖,没包装,没反光片,价格在180元左右。
    我的一个同事车友很喜欢这款脚踏,从另一个淘宝店也买了一对。有包装,但没有反光片。叫他向店主索取,回答说,那要加20元,他咽不下这口气,到现在也没有装上反光片。

    当自己看到这些都一一发生之后,才完全相信那个淘宝店主的话。我确实遇到了一个老实人。
    诚信,确实市场经济的基础。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百页 于 2011-3-16 21:28 编辑

    ..........关于前叉


    前叉还是用回原来的R7前叉,好像是09款的吧,整体效果上我还是满意的。尽管有些车友第一眼看去,车架白色,前叉怎么会选用白色的呢。
    其实我的白色R7前叉上部是黑色的,刚好可以和车架的颜色延伸搭配,前叉白色部分是在车轮以下部分,我的轮组是银白色的,整体看上去,未必是想象中的那种黑白分明的对立印象。总之我是认为搭配是协调的,当然,协调的搭配有很多种,风格也可以有很多种。

    而且我的R7前叉用了不到1年,经过那么多次艰苦的旅途和操练,也有感情,性能上也没有什么异样,甚至连表面的涂装也没有什么损伤,换掉它也很舍不得。

    当时选择R7,我对前叉的了解仅局限于单车店师傅的口头介绍。因为他的车用的就是R7,他自然就总是说这款前叉的光辉历程。我当时对前叉的性能、作用、分类、品牌、价格等还比较陌生,对R7的印象是:有型,名字奇怪,然后价格太贵(我当时骑的770才2300元啊,他的R7就要1800元了),不可思议,同样是前叉,几乎是我的770整车的价钱了,我买770还犹豫了一阵子呢。当时感觉这些东西离我还很遥远,也觉得不现实,以为那是给那些二世祖玩的。

    幸好当时那师傅没有用到FOX前叉,也没有和我讲那些更贵更大牌的东西,否则一下子就把我彻底吓到,就此止步,也就没有后来的升级之路了。
    直到现在,我仍认为5000多元一个前叉还是贵,就算打八折,我也还是会放在“十二五”计划的后半段才考虑,或者不考虑。
    所以现在我连FOX的资料也懒得去了解,我知道,里面有一个魔鬼在等着我呢。

    我的R7前叉对我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单车升级之路是从它开始的,之后就没回头过。
    在有限的了解当中,在周围车友的有意无意的怂恿之中,在口袋偶然沉了一回之后,我终于决定升级前叉,决定体验那些广告说辞之中包含的,也不知道是否真实的超级骑行感受。

    选中升级R7,一是以上说过,对它的接触比较多,我经常去那间单车店逛,每次去我都会盯着它看几眼。二是MANITUO的东西也算老牌大牌子吧,起码我这样认为,质量、口碑好像还不错,在一些鬼佬的单车照片中,时不时会看到它的身影。三是价格还勉强可以接受,不到2000。超过2000就真的打退堂鼓了。四是R7是气叉,油叉我就不考虑了。当然油叉的价格不会这么高。五是重量还可以吧。

    当时也想过先升级更好一点的油叉,然后再升级为气叉。但有朋友说那是最不划算的做法,前叉耐用,一次到位最好,分次升级,将来同样档次的气叉实际上搭上一个油叉的价钱了。

    想想也是。除此之外,当时影响我最终选择气叉而不是油叉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原来的770的前叉是油叉,每次骑行回来,前叉伸缩杆上都会蒙上一层灰尘,有时还很厚,时间长了油污显得很脏,清洁起来也很麻烦。有时前叉的油会溢出往前叉管外面渗,连前叉管也弄得很脏。所以一直对油叉的“油”感觉很不爽,心里也想以后不能再用油叉。

    当时网上流传了一阵子对一款“神叉”的赞扬(一个E字开头的牌子的气叉,具体名字记不全了),价格不到1000元,用过的人说性价比很高,性能不错,当时也想试试,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还是那句老话影响了我的消费观:便宜没好货。这不是毁谤,我到现在也没用过那款前叉,或许真的不错,但我没选择。





    在淘宝上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合适的商家购买R7。当时网上关于R7的说法很多,有水货的,行货的,有盒装,有散装的,有翻修的,有编码,有磨掉编码的,有不同上管颜色的,等等。

    我最终锁定几个特征,一是盒装,二是有出厂编码,三是上管是蓝色,四是承诺保修。最终还是找到了这样的淘宝店,以1790元的价钱买了回来。淘宝店家对货品很负责,我从来没有收过包装那么结实的东西,拆了半天才拆开,最后都有点生气了。

    图上是原厂的出厂编码。据说叉上压印的编码后来成了辨认正品(不一定是行货)的最有效的特征。上管好像有不同颜色,据说是每批货都不太一样,这个就不知道了,按理同一工厂、同一设计,同一款型,也没必要在这个不起眼的颜色上花功夫吧。





    MOTITUO,马尼托,这商标我一直喜爱,小写m的造型。
    现在新款的R7的涂装和贴纸不是这样的了,但我一直认为还是2009款的R7形象好看,更有个性。







    我用的是线控锁死,比肩控款略贵。为什么选线控呢,理由很简单,说出来会笑死人的,那就是总是认为贵点的就更好一点。

    从后来实际上的应用来看,我认为还是选对了,线控确实比肩控方便一些。我现在不管是骑公路,还是山路,已习惯经常调整前叉的锁死,用来配合自己的骑行踩踏的需要。频繁的锁死、放松,线控操作起来很方便,肩控的话不仅是麻烦一些,在山路上骑行还有点危险。

    关于R7的锁死效果,之前有很多用友都很肯定,相比较别的前叉的锁死程度,R7是很不错的。

    用了快一年了,我的评价是,开始使用阶段,完全锁死,确实没有半点含糊,再剧烈的压迫,锁死固定效果很好。现在我感觉已经出现了一点点的松动,在剧烈按压的起始阶段,有轻微的下沉,然后就很坚挺了。虽然锁死性能有所下降,但没有影响我的正常使用,我还是对其锁死性能表示肯定的。





    R7的密封性还是值得肯定。

    早期使用R7,我的感受和很多用友的感受差不多,就是小震动不太反映,大震动才迅速体现它的减震缓冲性能。
    所以在一般铺装路面或者路况好一点的泥沙路,时间长了双手和屁股就很累、酸。当时对气叉的气压了解不多,不敢乱动前叉的气门,出厂是多少就是多少,现在想想真有点好笑,以为产品出厂就把什么都调教好了的。

    R7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也影响了它的回弹。R7的伸缩管一直感觉很干、涩,相比油叉的湿润和容易粘灰,R7又显得过分干燥。
    如何增加前叉的回弹灵敏度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

    后来在CB论坛上看到有介绍一些改善R7回弹效果的办法。总结起来大概一是调整气压到适当的程度,二是对前叉管进行润滑。

    这时我才仔细研究气叉的气压原理和调节方式、方法,也淘回来一个前叉气筒,半年之后才第一次打开气叉的气帽盖。原厂前叉气压大概是80PSI,我经过几次的调试,最后把气压调节到50PSI左右,这时的前叉就不再是之前的刚烈、生硬了,对小颠簸也有很好的反应了。有人会觉得这个气压值太低了吧,但我是以自己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衡量,适合的,就是对。

    当然低气压时要考虑不要让前叉打底,上山时适当调整高一些。




    这是我常用的前叉润滑油,俗称的硅胶油。非常好用,又十分便宜。
    每次出去骑行之前,我都会用它润滑一下R7。这玩意的效果确实明显,又不太黏尘,不腐蚀橡胶,无色无味。

    适当的气压,加上硅胶油,我的R7前叉变神叉,不再是传说。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4-9 11:18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39
    发表于 2011-3-16 11:0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帖子都不给精华的话,福岛的核辐射都要找上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百页 于 2011-3-16 16:08 编辑

    .........关于刹车


    刹车也是用回原来的东西。

    这个东西大家也很熟悉了,谁封的,线碟之王---BB7。熟悉归熟悉,油碟的朋友可能有点看不起。好像前面有回帖的说我的配置中刹车蛋疼,我知道他想说什么。

    除了在用770的时候短暂用过一段时间的V刹,之后我一直是线碟的支持者,以后我还会继续支持。

    当初选择碟刹,起因还不是碟刹的特性,而是它的价格。听起来倒有点蛋疼。几百元就可以体验到了碟刹的性能了,实现起来好像不是很难,所以就拿定了主意上碟刹。

    之前用V刹,多少了解了V刹的一些特点。说实在的,一般的骑行,就算是激烈一点的把式,V刹提供的刹车已经足够了,我就有过了在紧要关头及时刹停从而避免出险的经历。但有时性能够用还不够,还要够酷。这是我身边大多数车友的想法,盲从也好,真实需要也好,确实碟刹比V刹有更多的拥趸。什么好的V刹比普通碟刹更出色、成本更低之类的话,在再不以追求实用的用家心态下,显得苍白无力,成为别人眼中的自我安慰的托词了。

    碟刹之中要线碟还是油碟,还是价钱起了主导作用。油碟动辄过千、比线碟翻倍的价格,用更好的手感、更好的力度、更快的速度等作为回报,似乎虚无了一点。

    有一句话打动了我最终选择了BB7:最好的线碟比一些中低端的油碟仍好很多。这样的评价在当时时不时会看到,一些论坛的统计也表明线碟大有人在,线碟的特性决定了需要这些特性的用户。

    既然BB7是线碟之王了,就不再考虑SHINAMO或别的品牌的线碟了。

    当时也考察过BB5,BB5由于是单向调节夹片,价格比bb7也少不了多少,BB7已经是线碟之王了,所以,在这简单的逻辑之下,放弃BB5,很快就淘宝回来了BB7。
    BB7的刹车座除了黑色,没有别的颜色,很可惜,当时想要找一个浅色调的。好像公路车规格的倒有银白色的。






    BB7也用了快一年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起码到现在我也没有要换油碟的想法。

    我也骑过朋友的SHINAMO XT油碟的车,还有CR油碟的车,油碟固有的特点肯定确实优秀,比如刹车的速度快,力度也很大。但BB7的手感、速度和力度,我并没有感到和油碟有太多的差别,反而觉得有时我并不需要那么快的刹车速度,那么大的刹车力度。有人说线碟刹车时间长了,手会很累,这是机械传动方式的属性,但实际上我在几公里的长下坡,精神比手紧张,腿部比手更累,还没有特别留意手部的牢骚。

    有次在一次本地的山地邀请赛上,看到一个车手装有一套银白色的CR油碟,很好看,回来后上网查询了一下,价格在1500元左右(不是行货),当时心里曾经有个换油碟的想法,因为我一直想找一个浅色的刹车座。但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油管的颜色是黑色的,不是我追求的浅色调,二是油管的长度过长(我不希望看到过长的刹车线在车头晃来晃去的,所以我的车头刹车线、变速线一直都弄得很紧凑。),本地车店没有截油管的能力,送回淘宝店那截吧,也没几个淘宝店有这个能力,有能力的淘宝店要价高。等等,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线碟就有这个好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方便。线管的长度、颜色什么的都可以任意选择、调整。这样和整车的配合协调也就更加方便。





    这次升级新车架,顺便也把碟片也升级了。原来是BB7自带的那种同时也用于BB5上的那种碟片,开孔少,重量大,虽然性能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一直觉得它不好看,也想在这方面减少点重量。

    以前曾经想升级为G2碟片,后因出差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就没这个想法了。
    还是现在的G3碟片好看,也更轻巧一点。100元两片的价钱,淘宝回来的,我认为应该是正品。

    速联的碟片型号不多,选择起来也不难。新碟片表面是亚光的金属质感,感觉还实在。说这些是因为我看到SHINAMO的XT套件碟片,表面专门处理成亮光的,我就奇怪,为什么要弄成亮光的,怎么刹车啊。





    这个FR7刹把也是一直用到现在,虽然做工感觉粗糙了一点(速联的东西好像都是这种风格吧),但很结实,手感也不错。
    FR5也是同样的造型但颜色为浅色调,手感就没有FR7好,材料上也感觉没那么结实。贵一点确实会好一点。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4-16 00:25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41
    发表于 2011-3-16 16:16 | 只看该作者
    要求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1-7-22 1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42
    发表于 2011-3-16 16:3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真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5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帖子都不给精华的话,福岛的核辐射都要找上门!
    荣哥 发表于 2011-3-16 11:08


    无所谓啦,精不精的。只是想找个地方说句话而已。
    况且,福岛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时候那人家的伤心事说事也不适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1-10-28 15:35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44
    发表于 2011-3-16 22: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升的有点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1-5-10 20: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45
    发表于 2011-3-17 01:0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0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百页 于 2011-3-17 12:44 编辑

    .......关于码表




    这次升级车架,也把码表给换了。
    是换了,不是升级。从功能上来说,并没有和原来使用的码表有什么不同。
    原来用的是有线码表,SIGAMA 906。

    为什么要换?不是原来的码表有问题、有故障。原因也有点无厘头,就是想把车头弄得更加简洁点。一是原来的有线码表,有一条信号线从车把通向前叉下面的信号接收器,这条线只能缠在前刹车线上,觉得拖泥带水的,本来我的刹车线、变速线弄得很好看的了,就是这条线破坏了整体的风格。二是这条码表线的颜色是黑色的,和大多数电器用线是一样的,我的刹车、变速线是银白色的,这条黑色的线我可以弄得从车的前面看不到太多,但从后面也就是从骑车人的角度则全部看到,看起来心情总是不太爽。三是由于码表线缠在前叉臂上,每次清洁单车在这部分都有点麻烦。所以一直有这个想法,把码表换成无线的,以上这些问题就都全解决了。

    还有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就是906用了一年了,它方方正正的样子,灰灰的颜色,也有点视觉疲劳了。也想转一下风格和感觉。换言之,就算换无线码表,我也不会再选择SIGAM的无线表。新款的SIGAM1609无线码表,样子和原来差不多,但颜色更黑更深了。我不喜欢这种风格。

    其实我心里已有对象,就是CATEYE的300W无线码表。这表半年前在一个用家的车头看过,只一眼罢了,我马上就喜欢上了。

    先说外形。长方形的造型,显得纤小、精致。厚度适中(官方的说法是薄)。边角圆滑。相比SIGAMA的粗犷来说,猫眼的码表外形找人怜爱。

    再说做工。小小一个码表,也体现了日系产品一贯的产品工艺风格:精致、精细。正面、背面,凡是有缝的地方都很严密。再小的外观配件,做的丝毫不含糊,拿放大镜来看,和同样比例的实物的感觉是一样的。

    再说材料。这码表的外壳材质,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高强度塑料,色泽、质感,和一些高档日系电器的外壳是一样的。原来的906那表的材质我就有点看法,那按键不知道什么缘故,有时会很粘手皮肤,细看,按键表面薄薄一层材质好像起了化学反应了,也不知何故。

    不得不说的设计。前面说了,整体上猫眼这码表的功能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按键的功能设计却很佩服日本仔:巧心思。码表的前面板实质上是没有按键的,虽然屏幕下面有个位置指示你按压,但实际上起作用的按键是在码表的背后。所有的按键其实都在表的后面,三个,其中两个是功能键,一个是清零键。通过码表的底座构造,很巧妙的把后面的按键,通过按压码表正面来达到相同的作用。这样码表前面、侧面就很简洁、密封了,一体化的感觉很好。






    新码表的前面有大大的CATEYE的商标字样,白色配红字,非常醒目,很有型。

    选择白色颜色是因为(有黑色、粉色、黄色的选择),一是我喜欢浅色调的,二是车把组诗黑色的,码表屏幕字体是黑色的,白的码表容易辨认读数,也更突显了码表的存在。黑、粉色不再考虑范围了,黄色亮丽得有点过了。

    码表和底座的吻合程度也很好。日本仔的设计很仔细,也很人性化。码表从前往后插进底座,用力一点会听到啪的声响,码表扣进了底座的凹槽,有一点点松动,这样不至于颠簸的时候造成太大的震动应力、损坏。SIGAMA的码表是旋转式的扣具设计,先横向,然后压转90度才扣紧,比猫眼的表麻烦一点点。





    新码表的底座固定方式值得表扬。第一次用到这样的紧固方式,之前在猫眼的车灯图片中见过,但未使用过。

    相对于SIGAM的使用橡胶带的底座固定方式,猫眼的丝扣固定更方便、快捷、牢固,固定效果更好,使用时间长了,也不用担心会老化而断掉。只要把螺丝带片穿过导孔,把螺帽拧进去就行了,松紧可以调节,装拆十分容易。日系的东西处处设计都很人性化。

    回到SIGAMA码表底座的橡胶带,安装在把横较小口径位置还好,如果安装在把立位置,要想一次挂进去还得十分用力、努力,外加一点技巧。我就很少一次成功过,需要多次,还很担心在张拉橡胶带是把它拉断了,原来安装的在前叉感应器的时候,我就把其中一条橡胶带给拉断了,知道它有点脆弱。




    这个新码表的感应器,无线的就是好,只需要绑好在前叉臂上就可以了。

    无线码表感应器和码表接收端的距离要求是不超过70厘米,我就直接安装在前叉左臂碟刹座的上面,一来依靠碟刹座作为感应器的底部固定端,二来可以把感应器和碟刹座集中在一起,外观更简洁些。

    感应器距离离码表大概是55厘米左右,多次测试,接收信号正常。感应器上专门有个感应窗,有专门的指示,考虑得很仔细。

    新码表原配的感应磁铁件像个纽扣电池,通过螺丝固定在车轮的辐条上,安装也十分方便,但感觉不太牢固。

    因为原来的906码表的感应磁铁夹固在辐条上很难拆下来,考虑到感应原理是一样的,干脆就直接利用原来SIGAMA码表的感应磁铁。该感应磁铁呈条形,经过感应窗位置的范围更广,而且也更牢固。

    新码表感应器和感应磁铁之间的距离和旧码表有着同样的要求,都是5毫米以内。
    新码表感应器的安装定位方式很容易调整这个距离,绑好感应器之后,转动感应器就可以灵活调节了。

    由于新码表感应器个体较大,就算要求和感应磁铁距离较小,但这不影响感应器在前叉臂上安装的灵活性,由于感应器可以转动调整,所以整个前叉臂都可以安装感应器。
    原来SIGAMA码表的感应器就没有这个便利,由于感应器较小,非得把感应器安装到靠近花鼓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5毫米的感应距离。




    这个就是退役的SIGAMA 906有线码表,陪我走过了很多难忘的旅程。
    有车友想要这个码表,我不想出手,想留作纪念。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6-2 15:1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7
    发表于 2011-3-18 10: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车架,其实升到总价2w以上都不为过
    强烈要求升级轮组,现在怎么都不看重轮组了,轮组的钱理应跟叉和车架差不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23 15:35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百页 于 2011-3-18 15:55 编辑

    升级轮组是个好建议。
    目前先一边骑一边想想看再说。

    以前听大虾门说过,车架是中心和灵魂,确定了车架,再来配周边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14 16:28 , Processed in 0.0305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