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来千岛湖,看海南鳽——"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7 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千岛湖,看海南鳽——"世界上最神秘的鸟"</strong><div style="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200px; WORD-WRAP: break-word;"><p>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音盐)前段时间曾在千岛湖出现过。海南鳽的发现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李必成告诉记者,就在7月份,他刚刚目送最后一窝海南鳽飞出了浙江,飞向了远方。“明年的3月份它们还会回来的。”</p><p>  李必成是全球看到野外海南鳽的第一人,就是他,第一次为人类拍到海南鳽野外繁殖的影像记录。昨天,本报独家采访了李必成,并约到了珍贵的观鸟日记和野外海南鳽的照片。</p><p>  “枯树枝”竟是珍贵海南鳽</p><p>&nbsp;<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1000islandlake.com/pic/pic_15/20060915094058_007874231_1.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 CURSOR: pointer;"/></p><p>  2003年5月,李必成去千岛湖做野外调查。穿过茂密的马尾松林,他一抬头,突然发现树梢上有一根会动的“枯树枝”,定睛一看,“枯树枝”其实是只样子奇怪的灰色鸟儿。</p><p>  李必成惊奇地打量着鸟儿,鸟儿也竖起羽毛歪着脑袋警惕地打量着他。他慢慢地退到远处,鸟儿逐渐放松下来,这时,鸟儿的身后钻出来3只雪白的小幼鸟,原来它正在哺育后代。</p><p>  “咔嚓”一声,李必成拍下了这群鸟儿的照片。后来经过鉴定,这是人类第一次拍到野外海南鳽的影像记录。</p><p>  鸟类科学家、浙江大学教授丁平说,海南鳽是世界上的濒危物种,数量非常少,这种物种上世纪50年代在天目山有个体发现过的记录,后来在浙江就没有发现过。</p><p>  见证野外海南鳽幼鸟出生</p><p>  去年5月,李必成去千岛湖做野外调查时,首次见证了野外海南鳽幼鸟的出生。以下选摘了他的一篇珍贵的观鸟日记。</p><p>  2005年5月2日</p><p>  星期一阴转小雨</p><p>  2003年5月份,我去千岛湖做野外调查时发现海南鳽。2年后,我才第一见证了野外海南鳽幼鸟的出生。今天也是我独自住在岛上以来最开心的一天。</p><p>  昨晚临时决定通宵观察鸟儿现在想来真是明智。昨天傍晚,准备进入观察点,从扎帐篷到观察点虽然只有不到40米的距离,可是我必需绕道从陡峭的岛背面进入林内,以免惊扰这对繁殖的亲鸟,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显得那么的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段路,陌生的却也是这段路,每天都一次次新踏上了我的脚印……</p><p>  整个前半夜就一直守在观察点,还好身体状况不错,没有一点睡意,周围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可是到了下半夜,特别是一点钟左右,真的有点困了,上眼皮和下眼皮也做了不止一次的接触,困意时时袭来,可是这个时候我的心里面有个声音在让我一定要坚持。</p><p>  “苦心人,天不负”,就在大概凌晨3点左右的时候,发现巢里面有动静了,一声清脆的卵壳被敲碎的声音,在这个安静的夜里却是显得那么的令人热血沸腾,真的好开心的,好想撕开嗓子吼叫一声,不过当然这个时候不可能,情况也不许我这样做的,于是继续安静地观察亲鸟的行为。</p><p>  2006年观鸟活动欢迎读者参与</p><p>  李必成观察海南鳽花了两年多时间。“一般一窝能够成活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他告诉记者,繁殖率最高的是去年发现的两窝,其中一窝生了4枚蛋孵化成功3枚,另一窝生了3枚孵化成功两枚,而更多的成年海南鳽却没有繁殖生育。这可能也是海南鳽数量稀少、特别神秘的原因吧!</p><p>  李必成告诉记者,海南鳽绝对是最称职的父母。白天,母亲和父亲一只趴在巢上孵卵,另外一只等在巢边。有时它们也会眯眼打一会儿盹,不过警惕性时刻都在。4周后,幼鸟们陆续孵化出来了;6周后,孩子们从最初的淡黄色,变成白色,再长出黑色的羽毛,最后长出飞羽……为防止天敌伤害孩子们,每当远远传来老鹰的叫声时,它们顿时伸长脖子,眼眶突出,护在幼鸟身前准备战斗。</p><p>  丁平教授说,对于海南鳽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譬如为什么它们选择千岛湖这个地方?千岛湖到底有多少海南鳽?它们有什么样的活动规律?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p><p>  杭州市林水局对这一重大发现也很重视。该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杭州市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重大成果,今后将进一步深入调查。</p><p>  李必成说,明年3月份,他还将去千岛湖看海南鳽,读者朋友如果对这种世界上最神秘的鸟非常感兴趣,而且愿意吃苦,也有可能参加到明年的观神秘鸟活动中来</p></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09:33 | 只看该作者
海南鳽是我国特产鸟类。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候鸟。分布于我国安徽霍山、广西瑶山、浙江天目山、福建西北部和海南等地,其中在海南的为留鸟,在其他地区的为夏候鸟或旅鸟。目前仅在广西南部隆安县、开鸣县发现有少量分布,其他地区几十年来未见报道。 <br/>&nbsp; <br/>  别名,海南虎斑鳽、白耳夜鹭,中型涉禽。体长65厘米左右。体形短粗肥胖,前额、头顶、头侧、枕部和冠羽均为黑色,冠羽长约60厘米。眼后有一道白色条纹向后延伸至耳羽上方的羽冠处,白纹下面的耳羽为黑色,眼下有一块白斑。上体为暗褐色。飞羽为石板灰色,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暗褐色翅膀上有少许白色斑点。额、喉和前颈为白色,中央有一条黑线延伸到下喉部。颈的两侧有棕红色斑纹,前颈下部中央为暗红褐色,两边为黑色。其余下体为白色。胸部、腹部及体侧杂有灰栗色斑纹。嘴为黑色。下像的基部为黄绿色。眼先和颊的裸露部为深绿色。脚为绿黑色。 <br/>&nbsp; <br/>  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以及邻近水域的其他地方。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主要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为食。繁殖习性目前尚不清楚。数量极为稀少,现仅知在广西南部有少量分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09:33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世界珍稀鸟类海南鳽</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鸟类受到人类的严重威胁,对鸟类的研究越深入,越感到保护鸟类的迫切性,周放对鸟类的研究,总是和鸟类保护分不开的。无论是对海南鳽的研究、对黒颈长尾雉的研究、对红树林鸟类和石山鸟类的研究、还是对大型工程对鸟类的影响研究,最后总是要研究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这些鸟类,并提出科学的保护措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经常对人引用一句国外的名言:Today birds,tomorrow humen. (鸟类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近年来,除了科研和教学外,周放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全球濒危鸟类海南鳽的保护方面。为了弄清生存现状和濒危程度到底怎么样,他几乎走遍了十万大山的每一条山沟,深入神农架、南岭山脉和皖南山区的崇山峻岭进行调查,还发动联络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鸟类学家开展全国同步调查。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证明海南鳽已在它的许多原来分布区绝迹,目前仅见于南岭山脉东段和广西南部的少量地方,数量极其稀少,是中国数量最少最濒危的鸟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虽然海南鳽如此濒危,但在海南鳽残存的地方,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仍在继续中。当周放在广西南部看到一个海南鳽的栖息地的阔叶林被破坏用来营造经济林、从而使那里的海南鳽失去家园时,眼泪从不轻弹的他怎么也控制不住地流下了泪水。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另一个广西最主要的海南鳽栖息地――上思县凤亭河水库库区。在上思县各级政府的协助下,他和他的学生深入库区调查和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推动当地群众成立了民间海南鳽保护协会,使那里的海南鳽得到了有效保护。<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鹭鸟专家组组长哈费勒教授曾到广西来与周放一道考察海南鳽,深深为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优异工作所折服,对许多人说为中国有这样敬业的高水平的鸟类学家而骄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兄弟同行&nbsp; 山水同辉<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近,周放惠赠笔者的《十万大山地区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专著,即是兄弟俩的合作新著。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教授在序言中评价该书:“具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09:33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www.gxepb.gov.cn/FTBImage/200652411465256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gxepb.gov.cn/FTBImage/2006524114652562.jpg" border="0"/></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11-16 14:50 , Processed in 0.0259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